51岁,转型辅导员,她常说:“这有何难!”
编者按:
为重温果冻传媒入口前辈教育家谢觉哉、徐特立的崇高情怀与宏伟理想,以史为镜,映照当下,“谢范徐规 铸师魂”人物专栏将展现艺术学院教师队伍中那些默默奉献、勇于担当、不懈创新的师表典范,让我们一同见证新时代艺术教育者的风采与担当。今日带你了解辅导员曾嫦娥的故事。
课堂上,她紧跟年轻人的潮流,巧妙地将网络热梗融入到知识讲述中,为班级带来欢声笑语;办公室里,她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用积极开朗的心态感染着每一位后辈;宿舍里,她常常不辞辛劳地检查,维护学生的安全,调解宿舍矛盾,成为学生们的守护者;她,就是艺术学院辅导员老师曾嫦娥,执教30余年,她用真心和诚心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学生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嫦娥姐姐”。
51岁成为辅导员,这有何难!
1993 年步入教育岗位,曾嫦娥在教学一线至今已有30多年的工作经验。2022年,新校区成立后,她再接重任,开启专职辅导员工作的新篇章。面对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她毅然决然地说:“这有何难!”
然而,辅导员的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思想政治建设、班级管理、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辅导员的九大职责板块,每一项都考验着她的智慧和耐心。尽管她有着15年的班主任经验,但面对更加独立和成熟的大学生,她发现辅导员工作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巨大的不同,尤其是处理心理问题学生时,每一个案例都让她印象深刻。
有一次,大一学生小文因寝室小事情绪失控,深夜给曾嫦娥发消息说要杀掉寝室同学。曾嫦娥看到后,立即线上安抚她的情绪,并向她承诺:“相信我,你什么事情都不用管,这个事情我一定可以给你解决。”第二天,她迅速联系寝室其他同学核实情况,并邀请小文来办公室聊天。通过深入交流,曾嫦娥发现了小文与妈妈之间的矛盾,并耐心开导她如何缓和与妈妈的关系,同时,也将小文情况与她妈妈进行了深入沟通。在曾嫦娥的帮助下,小文不仅解开了心结,还与寝室同学相处融洽,现如今也找到了实习工作。
这样的故事在曾嫦娥的工作中不胜枚举,每次她在学校值班时,不到凌晨12点不会关掉宿舍的灯,也不会脱掉外套睡觉,她说:“我怕学生有什么问题要找我,这样我可以节约时间,及时赶到宿舍。”
虽然还有一年半就要退休,但曾嫦娥在同事眼中是办公室“最年轻的人”。2024年刚毕业就入职的陈祥威老师说:“曾老师每天都很有活力,在办公室经常开导我们年轻人的心态,教会我们工作方法和经验,不仅如此,她体育运动也很厉害,还教我打羽毛球。”
为了更贴近学生,曾嫦娥在班会上有意识地使用网络热梗,缓和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她虽然年纪与学生的家长相仿,但在学生心中却亦师亦友,同学们都称呼她为“嫦娥姐姐”。
15封信件,满载对学生的关怀与热爱
“我的孩子们,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你我都是凡夫俗子。酸甜苦辣是生活百味源,喜怒哀乐乃人间众生相!但是,‘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她哭,它就会对着你哭;你对着它笑,它就会对着你笑!’”
担任辅导员的两年多时间里,曾嫦娥在重要节假日、学生迷茫期、实习期、就业期等关键时间节点给学生共写过15封信,句句饱含对学生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她认为,在快节奏的时代里,写信能够用书面语言承载更加厚重与细腻的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温度与深度。
曾嫦娥的用心也得到了学生的回应,在曾嫦娥生日时,22级视传专业孙宜清同学也给她写了一封信,表达对她的感激和敬仰之情。信中写道:“正如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您就是这样一位老师,虽然不用给我们上具体的专业课,但身教的意义远比言传来得伟大。我们的班级就是在您这样一棵大树下推动发展的,成就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这便是最好的教育!”

这封信的背后,是曾嫦娥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感恩种子。在孙宜清同学刚入学时,曾嫦娥看到了他身上的才华,给到他上台演讲的机会,还常常耐心倾听他对书籍、大学乃至人生的独到见解,两人间的对话时常绵延至深夜。在曾嫦娥的支持鼓励下,孙宜清凭借突出表现被评为“长幼读书之星”,成立了“凌云书会”,还考取了对外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
不仅如此,曾嫦娥的一言一行也被学生牢牢记在心里,22级视传专业的贺伶姿同学谈起对辅导员的印象,她认为“事事有回应”是曾嫦娥对每位学生的承诺,她说:“嫦娥姐姐是个‘爱操心’的人,和班上同学都处得来,脾气很好,会不厌其烦督促我们学习,会第一时间和我们分享各种对我们有利的信息,非常负责任,像个大家长一样。”
年均130余次下寝,打通服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在长幼的校园里,你经常可以看到一辆红色自行车穿梭在宿舍与艺术学院院楼之间,那是曾嫦娥专门用来进行查寝的“坐骑”。宿舍,这个学生最熟悉的地方,也成了曾嫦娥深入了解学生的重要窗口。
分管学院宿舍模块工作的曾嫦娥,自接手这份工作开始,就不辞辛苦,全身心投入,她花费近3个月的时间为艺术学院所有寝室做动态台账,记录每位同学的寝室楼栋楼层和床位,并根据调寝情况实时更新表格;为保障学生宿舍安全,她定期深入宿舍排查安全隐患,从电器到消防通道,从床铺到门窗,事无巨细;为解决学生宿舍矛盾问题,她上下沟通,跟领导汇报,跟学生交流,为学生做好最贴心的服务;为建设好艺术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学生打造一个舒心的交流成长环境,她带领学生队伍对社区进行装饰,让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人文关怀……曾嫦娥用实际行动创造了年均130余次的下寝记录,让宿舍成为了她的第二个办公地点。

学生园区5栋宿管阿姨谢珍珠对曾嫦娥的评价是:来寝室最多的老师。无论是处理学生间的矛盾,还是关注寝室的卫生安全状况,曾嫦娥总能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谢珍珠说:“只要我们宿管向曾老师反映问题,她都会立马解决,尤其是涉及到学生的问题,她定会放下手头工作,赶来宿舍。”
在来来回回的下寝中,曾嫦娥的红色单车也逐渐磨损,但她服务学生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对于宿舍管理这个繁琐而重要的工作,她从未有过任何的懈怠与厌倦,相反,她乐在其中,“我很高兴在我即将退休的时候,还能为学院为学生做一些事情,走进宿舍能走近学生,和学生打交道我很开心,也让我更年轻。”

“对待工作要专心尽心,对待同事要诚心真心,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对待自己要开心舒心。”这是曾嫦娥的人生态度,也是她对后辈的寄语。在她看来,51岁转型辅导员不是挑战的开始,而是教育热情的再次燃烧。“这有何难!”这句话不仅是她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无畏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坚定信念。
文:曹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