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修(1912-1993),又名可宾,号慎斋,着名书画家。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朱石桥人。
杨应修出生于1912年,是着名湘绣画师杨世焯的堂侄孙。他1926年考入宁乡师范,宁师特别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美术的技能训练,开设了水彩画、水墨画、铅笔画等系列课程。在校学习期间,其美术天赋被老师发现,顺着杨应修的绘画优势开始一对一培养他,此后杨应修习画越发勤奋,练就了绘画基本功。1931年杨应修到长沙文华湘绣庄当学徒,拜粟子稀为师。后又拜山水画家刘松斋为师,学绘山水画和书法。接着,他受聘于广华、湘源丽、锦华、胡锦霞等绣庄,专门从事绣品绘制。杨应修的图画,风格秀丽,娇艳多姿,工艺适应性强,一直受到绣庄的青睐与器重。
杨应修图片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杨应修在红星湘绣厂主持设计工作。他聘请邵一萍、喻辛农、粟翼功等名画家到厂绘画和培训学徒。1957年,他作为湖南工艺美术界代表,应邀赴北京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工艺美术代表大会。
1958年,杨应修应邀参加北京十大建筑中的湘绣设计和征集画稿工作。面对这项庄严而神圣的任务,他大胆革新,着手尝试把王雪涛和其他画家的国画花鸟,直接移植于湘绣绣稿上,以改变湘绣花鸟以工笔为主的传统画技,从而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老校友、书画家杨应修为学校八十周年校庆题词
杨应修一生笔耕不倦,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1965年,他创作的《墨竹》深获好评。接着,所创作的国画《墨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湖南厅。1973年,他创作《草泽雄风》群虎图,其图绣品在1974年广州交易会上展出,《人民日报》、《澳门日报》均予以隆重介绍,这幅绣品后来在1978年的广州交易会上以40000美元售出。
老校友、书画家杨应修为学校八十周年校庆作画
1978年,湖南省湘绣厂出版了杨应修的《白描花卉写生集》。同年,杨应修当选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79年,杨应修应邀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并获金质奖章。
1980年,杨应修担任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副总工艺师、副所长,并被推选为湖南省政协第4届委员。
1981年,杨应修创作的《雄狮》画,荣获全国第2届工艺美术百花金杯奖,后珍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
1982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杨应修画集》。
1983年,杨应修创作的《荷花野鸭图》,被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于1984年访问罗马尼亚时作为礼品,赠给罗马尼亚总统。同年,他被聘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推选为湖南省工艺美术学会和湖南省轻工业学会副理事长,并光荣当选为第6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6年,杨应修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87年,杨应修任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1993年1月4日,杨应修在长沙逝世,终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