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冻传媒入口

喻东声:本欲筹谋扶国运,谁知奇祸竞身亡

       肖和先 何重兴 整理


来源:校史回眸 时间:2022-05-06 点击数:

    谢觉哉同志曾在回忆中写道:“我在宁乡甲种师范授课时,冬声同志是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入校时尚不会写作,几个月后即洋洋大篇。尤其是接受革命思潮极快、极敏锐,知道了就做,小小年纪就走上了革命奋斗的旅途。”

喻东声(1909-1928年),原名冬松,又名冬声。出生于宁乡县九都瓦子坪黄泥坳(现宁乡市流沙河镇罘罳峰村黄泥坳)。幼年随母亲读书识字,稍长入云山学校读书,毕业后考入宁乡甲种师范讲习所(果冻传媒入口前身)。1925年成为宁乡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宁觉””支部第一批共产党员。1926年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被誉为“才子”。同年8月毕业返湘,任宁乡县农运特派员。先后任县宣传部长、农民自卫军部长,并将县团防总局的武装改编为农民自卫军。192835日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喻东声自幼聪颖过人,他十叁岁进入甲师读书,是甲师学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在这里他却脱颖而出,成为甲师的一个高材生。在校期间他写了一篇战斗性很强的杂文《城隍寿戏与教育》,刊载在甲师学生自治会创办的《甲师半月刊》第一期,这期杂志现保存在宁乡市档案馆。《城隍寿戏与教育》围绕搜刮民膏民脂在城隍庙演大戏祈求上天降雨一事,辛辣地讽刺了反动当局与土豪劣绅的愚昧无知,揭露了黑暗的现实,用科学批判了迷信。喻东声在文章中巧妙地把城隍庙演戏求雨与宁乡的教育事业联系起来,运用对比的手法,猛烈的抨击了反动当局与土豪劣绅对教育事业漠不关心,热衷于迷信活动,劳民伤财的作法。文章抓住反动势力的要害,层层推进,步步紧逼,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喻东声写这篇文章时不足十四岁,但小小年纪已具备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想、严谨的逻辑、革命的斗志,实属难得。进校时喻东声还不会用白话文写作,他就经常向谢觉哉等老师请教,自己不断尝试用白话写作。不到一年,就能洋洋洒洒写出这等好文,难怪谢老称喻东声是甲师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个”了。

喻东声虽是甲师年龄最小的学生,但他思想活跃,活动积极。他在刻苦学习之余,主动投入到甲师学生自治会组织的各项反帝反封建的演讲及游行活动中。在1924年胡辉等学生会干部组织的“六一”大游行中,他以满腔的爱国热情走在队伍的前列,一路散发传单,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日本侵略主义!抵制日货,对日经济绝交;甲师组织在全县各地开办平民夜校,小小年纪的他为了使民众不把他另眼相待,他比旁人付出更多。在寒暑假,他一有时间就走村串户上门做工作,动员大家到夜校中学文化。首先大伙儿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夜校,但东声的讲课浅显生动、环环相扣,大伙儿不由自主被这个“细伢子”吸引,来听课的人也越来越多。

喻东声年纪虽小,但志向远大,能很快接受革命思潮。19252月,中国共产党宁乡第一个支部“宁觉”支部在甲师成立,喻东声是“宁觉”支部首批入党宣誓11人中的一员。加入党组织后,他积极投身到党开展的各项运动中,并协助秘密发展党员,为壮大党组织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5年底,喻东声从甲师毕业。因在校表现出色,19262月,喻东声由宁乡青年团组织派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6期学习。到广州农讲所后,喻东声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教导下迅速成长,掌握了一些革命理论,懂得了许多新的革命道理。7月,东声在农讲所毕业,八月回到宁乡。回宁乡后,喻东声担任宁乡县农民运动特派员(不过16岁),他经常下乡调查,在县城、城郊召开座谈会,宣传全国农民运动的形势,传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内容。为了为宁乡农民运动培养骨干,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喻东声与严岳乔、谢南岭等人在甲师举办了宁乡县农民运动讲习所,轮训了一百多名农运骨干,对全县农民运动的开展起了巨大作用。在整个轮训革命队伍里,喻东声的年龄当时是很小的。当他刚开始上台宣讲时,大家都认为他这么小的一个小孩,讲不出什么东西。但当他开口讲一段话后,大家就肃静了,愿意听他说下去,因为他讲得特别生动,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因此大家都很信任他,也很认可他,夸他是革命队伍中的人才。不久,县农民协会成立,喻东声担任了县农民自卫部长。

喻东声年纪虽小,但他既善于在具体工作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奉献自我,还善于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提炼观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一九二七年一月,喻东声向谢老主编的《湖南通俗日报》投稿,发表了一篇对于农民运动的论文。文章阐述了农运工作的重要,论述了如何做好农民运动的组织工作等问题。文章写到:“国民革命是大多数民众的一种革命,换言之即农民革命,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因为中国的农民是要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如农民不起来革命,还能算国民革命吗?但是要农民起来革命,一定要使他们有强固的组织做自己的武器。因此,就要我们革命的同志去担任农民运动的工作。”文章接着阐述了做好农民工作必须做到:“一、抱定永久的决心,任他辛勤劳苦或受挫折,决心不能变;二、养成精密的习惯,详细统计数据,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叁、力求丰富的常识,地理经济力求懂得;四、养成强健的身体。”由此可见,喻东声不但对于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很有研究,而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1927马日事变后,宁乡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发动沩山暴动,喻东声任政治部主任。19279月暴动失败后,他带领10余人,坚持在沩山、雪峰山一带打游击,并寻回失散人员。不久,中共宁乡县委组织成立了行动委员会(简称行委会),专门负责支援秋收起义,任命喻东声为行委会委员,负责武装组织。此外,行委会还成立了一个除霸队,由喻东声兼任队长,负责打土豪和筹款。192711月中旬,省委通知湘中秋收起义暂缓进行,行委会随即撤销。为了保全革命力量,喻东声率领武装再上沩山打游击。

再上沩山后,喻东声受长江局派回湖南做军事工作的张伯伦所邀,与当时在雪峰山出现的另一支起义队伍的领导人李杰合作,将游击队发展到400余人,报请省委批准编为工农革命军湘中游击总队,并于19282月,先后率部击溃益阳大桥镇和宁乡望北乡、大沩乡、同文镇等乡镇的团防军。19283月,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遭受重创,喻东声率余部退往沩山,在九折仑被敌人包围。当时双方在沩山进行了惨烈地搏斗,搏斗中喻东声不幸中弹倒地。之后敌人冲上来逼喻东声缴械投降,喻东声誓死不降,并与敌人展开了唇枪舌战,敌人最后用刺刀挑破了他的肚子,连肠子都流了出来。喻东声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喻东声牺牲后,其母痛不欲生,作《追忆冬儿悲吟》七律四首,以诗哭之:“本欲筹谋扶国运,谁知奇祸竞亡身。可怜白发吞声哭,只恐猿闻也断肠。”

一九叁八年,喻东声在甲师就读时的老师王凌波同志在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工作,给喻妈妈寄了二十元大洋与一封书信。信中说:“东声是我的好友,英年殉国,时在我们悼念中。”

喻东声在短暂的生命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年轻的革命家。

 

附:《城隍寿戏与教育》,作者喻东声(喻冬松),此文刊载在甲师学生自治会创办的《甲师半月刊》第一期,这期杂志现存宁乡市档案馆

城隍寿戏与教育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喻冬松

咚咚摊,咚咚摊!城隍寿戏开锣了。此次演戏的原因,是为今年夏季旱灾所致,故一班商绅竭力地将庙宇修饬得十分华丽,所耗不下千元;继则各富室、各机关都来演古敬神,所耗又不下千元。

我邑的教育,现在不是正待振兴吗?办“平校”、办“高小”、办“初小”,不是要光洋吗?当局者却说:“教育经费窘迫,不能办那么多。”各绅商简直不顾问,哪怕一县都是盲目人。这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祖先遗下来的迷信心太重,所以办教育就无钱,做迷信事业就有钱了。这次城隍庙演古敬神,须费数千元,未闻有难筹的话;而各机关亦情愿将圆晃晃的东西来演古敬神,未闻有半句吝啬的话。真是教育之有益社会,反不如演古敬神了。(缺百余字)我对于这两点,有几句话要说出来。

戏本是一种历史的资料,不过我国古戏的目的,不是要使人有历史的观念,全是要使人有迷信的观念。忠君呀,守节呀,成道呀,神仙度人呀!种种事实,无不是造成一班人尊君尊神的迷信心。到现在还来演这种古戏,不独有碍进化,而且是戕害人的毒物。

教育是一种能使国家强盛富饶,能破除迷信事业的工具,尤其是能打破人们的尊君尊神心理,现代的新教育真是尽善尽美。

由上面两种看来,古戏实在无意识极了,尤其是这次城隍寿戏,更为害不浅。文明大启,科学发达,种种迷信事业经科学证明,更是荒谬绝伦!科学与迷信已不能两立了,现在的教育,全是按科学时而实施。所以迷信与教育又是立于对峙方面。故教育发达,则迷信自然破除;迷信甚盛,教育无形腐败。古戏乃引人迷信之药饵,其影响于教育,不待多言而自明了。由此看来,今世教育初发轫,科学方萌芽,则对于提倡迷信之举动,自应禁止,其对如此光怪陆离的古戏,尤宜禁止演唱。且我县之教育,方有起色,用最经济的科学方法,尚不能破处除普通人的迷信心,这次”城隍寿戏”一演,他们的信仰偶像心,比前必更加甚了。所以城隍庙演了这回戏不打紧,宁乡的教育实要受一番打击。尤可怪的,全县的行政长官也大书特书“演古一部敬神”,并还出许多保护神戏的告示。全县的教育总机关劝学所也大书特书“演古一部敬神”,哼!……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县长劝学所长都不知演古敬神有碍教育吗?是的,县长劝学所长都已做了尊拜偶像的迷信大家了。这一举,宁乡的教育实际上受害颇大。不关心者不察,以为“演敬神”与教育无关。

 

参考文献:《宁乡师范学校简史》殷放军

          《今日宁乡》

          《百度百科》

          《中国共产党宁乡历史》

图片来源:校史办摄于流沙河烈士纪念园